“水色傲溟渤,川光秀菰蒲。”这是1200多年前“诗仙”李白为丹阳所作的文旅推介,这首《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》写出了丹阳美景……李白一生多次到过丹阳,留下了“云阳上征去,两岸饶商贾”“丹阳北固是吴关,画出楼台云水间”等诸多诗句;丹阳是春秋时期德者延陵季子的封疆之地,文化底蕴深厚;丹阳还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……
近年来,丹阳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,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,让“诗”与“远方”触手可及;持续推进乡村“文艺播种计划”、“人文丹阳乐享文旅”文艺巡演等系列活动,文化自信充分彰显,曲阿大地奏响文化强音;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大力推进文艺作品创作,让丹剧文化走出场馆、深入群众……“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体现着城市的温度和气质。丹阳作为一个千年文化古城,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铺垫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。地处京杭大运河苏南黄金水道,丹阳曾是中国诚信文化的始发地,“季札挂剑留徐”的典故广为传承;是爱国精神的样板区,有马相伯、吕凤子等毁学办家……
刚刚过去的一年,丹阳文旅硕果累累。齐梁文化森林公园黄连山登山步道对外开放、香海琴枫景区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;新增多家文旅驿站、艺术转角、小剧场,形成了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新场景;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不少于100项次……春节八天假期,丹阳眼镜城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,单日客流量最高达2.5万至3万人次,相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,丹阳旅游市场人气旺活力足。
文化是文旅的灵魂,挖掘丹阳文化“富矿”很关键,文旅部门将主动作为,以文旅深度融合书写丹阳故事,聚焦“四个文化”,以大运河文化、红色文化、“吴”文化和齐梁文化为主线,讲好丹阳故事。在高水平打造大运河文化上,将启动实施约29公里的大运河健身步道建设,推进西门大街、眼镜小镇和眼镜城片区及练湖片区建设,使其成为展示丹阳运河沿线文化的新“名片”;在赓续红色文化上,重点以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为核心,将城乡红色文化点串珠成链,通过多维展示、点面结合,彰显丹阳的红色基因;在丰富“吴”文化体验上,继续推进九里景区提档升级,并带动庄湖湿地、柳茹古村等点位,力争把九里村打造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;在挖掘齐梁文化上,完善南朝石刻安防系统升级改造,推动南朝帝陵保护和利用,并结合水晶山旅游度假区建设,打造以水晶山区域和凤凰湖为双中心的齐梁文化区。
未来丹阳将在文旅复苏的浪潮中,讲好丹阳故事,深化文化赋能,为城市铸魂,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。